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7-04-21 李昔南 造一座灯塔 造一座灯塔

李昔南

英国拉夫堡大学 

宗教与移民问题方向 博士候选人

英国拉夫堡大学 

媒体与全球文化产业硕士

 

作者按:本文受灯塔《谎言、教会学校、天堂、共产主义、圣经课,和我的美国大学体验》一文启发写作而成。本文是作者对于在海外学习文科的体验,并从学术方面浅谈宗教研究。

 

我们学文科

究竟在学什么

 

—“你在国外干嘛呢?”

—“读博士啊。”

—“读什么的?”

—“没什么啦,我是读文科的。”

—“文科……?什么专业啊?”

—“社会学,宗教方向的。”

—“社会学……宗教……”

 

这是一段经典的我与不少人对话模式性的开端。“博士”、“文科”、“社会学”、“宗教”,这一个个符号化的字眼成为我在许多朋友眼中甩不掉的标签。若说前三者还能勉强联系起来的话,那么最后一项显然有些违和了。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从一百多年前至今留学海外的学子中,修习文科的学生数量远远少于理工科学生的数量。

 

原因很简单。就实用性而言,文科知识的“变现”能力远不及理工科来的直接。

 

由于文科的学习研究对象大多是思想性内容,由各种语言文字进行承载,自然对于留学海外的学子而言,修习文科所需要的语言能力、相关文化背景积累等要求更高。一味追求短平快效益之下,媒体技术令信息与知识变得廉价,深度反思似乎不再流行。

 

文科学什么?“人文科学”(The Humanities)是相对于“自然科学”(The Natural Sciences)这一西方经典学科二分法而来的。人文科学所追求的是除了自然科学所能产生的所有知识以外的、关于人类生存的“智慧”。

 

人文学科大致包括了我们熟悉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学科。社会科学学科(Social Sciences),通常包含三大基础学科,即社会学(sociology)、人类学(anthropology)、心理学(psychology)。

 

此类学科旨在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世界的各种现象。由于社科研究中,研究者本人直接参与并有可能干扰研究过程或结果,无法完全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因此有人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是“软科学”

 

牛津大学历史学家迪尔梅德. 麦卡洛克(Diarmaid MacCulloch)是英国最为家喻户晓的“大众史学家”之一,在一次英国社科院举办的公共讲座上,他说道:“英国社科院与皇家学会如同兄弟手足一般 … 人文学科所研究的东西是难以单纯地使用科学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的 … 但这些学科对于我们的人类是如此地重要,它们给予了一个社会应有的清醒与理智。”

 

“我们或许不能简洁明了地告诉你‘真理’是什么,这问题太复杂了 … 任何以‘真理’名义所做出的宣称都有可能被疯子们滥用 … 而我们(人文学者)至少可以指出某些东西不是‘真的’,我们通过不断地对人类历史和当今现象的叙事进行不断地解释与重构,至少有可能阻止一些‘更疯狂’的事情发生。”麦氏说。

 

如果带着尤其功利的心态来读文科,那么你很可能会失望。

 

我们谈宗教

究竟在谈什么

 

宗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社会科学的几大祖师爷: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涂尔干(EmileDurkheim)、卡尔.马克思(Karl Marx),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从“宗教”切入其研究领域。

 

后来的心理学宗师级人物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和荣格(Karl Jung)的研究中,对“宗教”现象的分析解读也占了很大份量。“宗教”究竟是什么?学“宗教”究竟在学什么?

 

对于“宗教”,学术界至今没能达成一个精确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定义。因为人类的宗教现象及其复杂,且具有极强的流变性。宗教研究本身涉及了对人类生理、心理、伦理等多个方面的探究,加之宗教本身所牵涉的核心议题往往或多或少超越了人类现有科学方法的认知范围,而使其被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

 

不过,人类作为一种不断寻求认知并掌握“规律”的理性的动物,我们在研究这类复杂问题时也总是在不断尝试从“变”中求取“不变”。

 

总地来说,“宗教”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术语,每人都有不同的界定,而这些界定也许都或多或少有其相似或重合之处。宗教学认为,首先除去宗教涉及“超自然或超越性领域”的教义问题的探讨(即神仙),宗教是一种人为现象

 

这种现象包含了(关于超自然/超越界的)教义系统、教主、仪式、组织机构、道德教导、神圣文本、历史、艺术、信众群体、个人行为实践等诸多元素;其中某一或多个元素共同作用时,可能展现出宗教现象的某一个向度。

 

例如当某一宗教出现一个道德行为良好并具有魅力的教主时,其有可能通过其一系列道德教化式的传道而吸引大批信众群体,在其教化之下,此信众群体中的部分可能会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此类道德教导;于是宗教的“伦理性”向度就展现了出来。

 

研究宗教,更准确地说是在研究人类世界中所出现的种种宗教现象

 

这种研究并非要对某一宗教的善恶、真假、好坏、高低等价值做一个判断,而在于通过对现象的研究能尽可能地将宗教“去魅”,帮助人们能在尊重各类伟大的宗教传统文化与智慧的同时,能尽可能地以理性去认知宗教。

 

作为人类存在以来最古老的现象之一,理解宗教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

 

中国公共舆论中充斥着“信仰缺失”的话语,但尽管对某种超越界力量、或对某种基于宗教教义而来的道德的信仰是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宗教 ≠ 信仰

 

Belief 这个英文词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指人们对某种可能暂时缺乏充分经验证据支持的观点或宣称在智力上的认同,即“命题式的信念”。二是指人们基于某些植根于社会关系中某种心理情感寄托所产生的依附性信赖,此种信赖的情感有可能转化为更多的实际行动,即“表现式信念”。

 

前者例如“我相信天是蓝的”这一宣称,不需要诉诸太多科学证据来说明天为什么是蓝的,只需简单诉诸个人的感官经验即可说出一种令他人都能够理解并大致表示认同的“信念”。

 

而后者就如,“我相信父母不会害我”这一论断,其基于个人对父母 - 子女这层社会关系所固有的信赖情感所产生的“信念”,这种信念或许就是我们对父母言听计从、甚至对“孝道”之实践的来源之一。

 

宗教信仰很多时候是这两种方式信念的综合

 

如上文所言,许多宗教教义中核心的宣称往往是超越了科学方法所能认知的范畴,有时往往需要信徒们做出一个“信心的跨越”(A leap of faith)才能在智力上接受一种看似“不一定符合科学的命题”。

 

许多时候这一类的信念往往与人们的真实生活难以发生太多实际关联,比如“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而后一种信念往往是将某些带有伦理意味的宗教教条以真实的社会关系展现出来。

 

某些宗教信徒的一些异于非信徒的行为,也是基于其对于某种“超自然/超越性”神祗/力量的无条件“认信”,自认为其与此神祗或超越界建立起了某种关系,其对此关系的信赖或部分解释了其某些宗教行为实践的原因。

 

比方说,某人无条件地相信上帝爱他 / 她,于是相信自己与上帝之间有一种爱的关系存在。基于对这种关系的信赖与依靠,此人或许会展现出与非信徒不同的对他人的关爱等一系列行为实践。

 

基督教所宣称的“上帝是爱”,这种宣称虽无科学证据支持,但其道德意味往往呈现在基督徒团体中努力表现出的一种互相关爱的社会伦理,呈现出一种超越阶级、民族、国界等通过社会建构起来的一系列身份认同,与信徒间对“无差别”的“相亲相爱”的理念的实践之上,以此直接或间接地吸引更多信徒。

 

注 / 社会科学在研究宗教问题时,要求研究者秉持一种“方法论上的无神论/不可知论”,即避而不谈宗教中所谓超越界或超自然界的存在问题。因此,在进行质性社科研究时,当研究对象提及其信仰的内容时,研究者往往对其信仰内容的真实性不置可否,而尝试从其所身处的社会关系及个人的经验背景来部分解释其信仰的原因。

 

参考文献

Interview with Prof Diarmaid MacCulloch,(2014). British Academy Review, Issue 3. Retrieved from: http://www.britac.ac.uk/sites/default/files/BAR23-03-MacCulloch.pdf

Day,A. (2011). Believing in Belonging: Belief and Social Identity in the Modern Worl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Xygalatas, D. (2010). Can the Study ofReligion be Scientific ? In D. Wiebe & P. Pachis (Eds.), Chasing DownReligion: In the Sights of Histor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 Essays in Honourof Luther H. Martin. Barbounaki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cademia.edu/2000940/Can_the_Study_of_Religion_be_Scientific

Bell, E., & Taylor, S. (2013).Uncertainty in the Study of Belief: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MethodologicalAgnostic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ology, 17(5),543–557. http://doi.org/10.1080/13645579.2013.798973

 

 

话题:



0

推荐

灯塔学院

灯塔学院

143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灯塔学院是一家专注全球升学指导的国际教育咨询机构。灯塔学院的独家原创教育资讯和数据发表于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盖茨基金会、FT 中文网、环球时报等各大媒体。灯塔学院专栏由灯塔学院常春藤校友团队联合写作,并独家发表于财新网。 微信订阅号:造一座灯塔 升学指导咨询微信 / lighthouseacademy 网站:www.alighthouse.org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