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王沫涵

雅思 8.5 分

听力 9 阅读 8.5 口语 8 写作 7.5

纽卡斯尔大学 口笔译专业 硕士

中国海洋大学 法语 学士

 

硕士论文成绩出来的时候,我正在去上班的路上。查到自己的成绩时,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哭了出来。

 

系里的老师们曾认为我不适合读博,他们觉得我更适合实践,对于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来说并不适合。我心里不服,为了证明自己的研究能力,便和老师打赌,看我是否可以拿到 Distinction 的论文成绩,之后便开始准备我的硕士论文。

 

在准备论文的那三个月里,我要同时兼顾学业和工作两方面的各项任务。刚知道我在伦敦找到一份全职工作的时候,导师 Lucas 和我说,“你是一个全职学生,你又找了一份全职工作。这样原则上是不行的,可是你可以试试。但前提是你要保证能有和其他不上课只写论文的学生一样的输出,如果我发现你落下了,那你就要回来。”

 

两件事情同时进行,又要同时保证高质量。这看起来似乎很困难。可恰恰是我一直在尝试的事。

 

我在中国海洋大学读法语时,因为保持着对英语浓烈的兴趣,一直没有放下英语学习,而且时常会去参加大大小小的英语比赛。

 

然而或许也是因为受到英语的影响,我法语入门很慢,老师甚至认为我在说法语时总有英语的味道。朋友们劝我不要同时学习两种语言,这样很难学好它们。可为什么两个选择就不可以同时进行呢?我选择了 more responsibility, 自然也选择了 try harder。

 

这样的选择尽管很辛苦,但却是一次很有价值的磨练。后来在去纽卡斯尔大学读翻译的时候,我的英语水平与大部分英语专业,甚至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相比毫不逊色。

 

全职学生与全职工作,同样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的工程。那时每天下班后回家,我会持续看文献、写论文、改论文到三四点,再在早上七点起来前去上班。当然了,它最后也被证明是一份辛苦却很有价值的投资。

 

最终的论文,我拿到了专业的最高分,也拿到了想要的学位。当然这或许并不能证明我是最优秀的,却能说明我真的在努力并且做到了。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逼自己全力以赴去做,然后自然而然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Prepare it advance,prepare for the worst.

 

在以前教雅思的时候我总会被学生问到学习的技巧和捷径,也听说过太多次学生把水平考试当作是出国读书的障碍,并试图用一些他们在网上或者某些大机构学习到的方法突击,用填鸭,机经来试图绕过这些问题。

 

对这样的做法,我向来是不赞同的。因为我知道,即使你暂时绕过了它,运用这些技巧通过刷分得到了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成绩,这又能说明和代表什么呢?

 

我所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一些出国留学的同学的雅思分数可能很高,但是他们出国后依旧不能适应那里的学习和生活,他们的语言水平还是不理想。这说明也许一个学生可以暂时通过这些技巧绕过语言考试,可是能力提升这件事,是需要耗费大量功夫的。

 

我自己在硕士写论文时,为了可以更地道,会检查每一篇文章中的用词,在字典里找它的同义词,再从同义词中找到可能合适的几个,然后反查它在文章的情景中是否合适。写完文章之后会先自己改五六遍,再让朋友改,还会付费让专业的人来改。

 

这当然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的工程,可我的英语水平就是在这一次次翻字典,一遍遍改作文,甚至被那些帮你改作文的人批评你的各种语法错误时提高的。

 

而这个过程是找不到捷径的。

 

所以当我想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的时候,我不会害怕自己比别人花更长的时间或者经历。因为只有当你准备的充分了,才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就像后来在申请英国的研究生时,我只申请了纽卡斯尔大学口笔译专业这一个学校一个项目,因为我知道准备够了,就一定可以做到。这不是夸下海口豪赌一把,因为那没有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当你在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经历一次又一次挫败感或者失落感之后所得到的那个结果。

 

我在纽卡海边

 

我还记得我高中准备小语种单独招生时遇到的一位老师,她后来成为了那个阶段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她知道我在准备考试后找到我,让我读一段英语文章给她听。听罢,她对我说了一段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相较于其他高中生而言,你的英语底子是好的。可你依旧不专业。我会把你的英语提高到英语专业水平。”

 

从那时起,我每天晚上都会准时去她家学英语,其中一个环节是听 30 秒左右的CNN新闻摘要,复述并翻译出来。对于高中时候的我来说,半分钟的新闻摘要听起来并不长,却包含很大的信息密度。因为你需要短时间之内辨识人名和国家,并且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我还记得这样短短半分钟到一分钟的新闻,我最终可能要听十几遍才能抓住大部分信息。而在这期间,我的老师会一遍一遍告诉我漏掉了那些信息,为什么没有听出来以及应该怎么去练习。

 

这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当我一遍一遍地听同一个材料却发现自己听不出来内容时,内心自然而然会有失落和挫败感可这个过程我坚持了小半年。当我现在回头再看那 6 个月,不可否认的,它让我的语言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我后来在自己带学生的时候也会偏爱这种非常老套却又经典的方法。我会要求他们首先打开阅读量,不停输入,然后鼓励他们多思考。比如我会让他们去想一篇文章究竟好在哪里,它的逻辑是怎样的。有的学生在看文章时完全没有这种意识,他会纠结在不认识的词上面。于是他把学习外语当作简单地解决生词的过程。可是方法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该思考的是,为什么明明这篇文章的每一词我都认识,可是却不能写出同等水平的文章。

 

这很枯燥而机械,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来做准备。有些人急于求成,拖延到最后才开始突击,还有的人坚持不到一半就放弃,这样自然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

 

我一直把学习看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从不觉得学习会有一个时间断点。每一个阶段我都会给自己找一个新的方向,然后去探索,并一直保持好奇。

 

所以我总是尝试比别人多接触一些,尽量比同一个圈子的人多接触一个面。就像我大学的时候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有法语优势,有比法语的学生多一些英语的技能。也就像我在学口译的时候,一边做全职学生,一边全职工作。

 

当你总给自己多找一个面的时候,你会看到更多。如果你接触更多,别人对你的期待就会更多,你了解的也自然会更多。于是在未来的有一天你也许会发现,这些都将成为你的财富,并在某一个阶段发挥它的作用。

 

话题:



0

推荐

灯塔学院

灯塔学院

14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灯塔学院是一家专注全球升学指导的国际教育咨询机构。灯塔学院的独家原创教育资讯和数据发表于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盖茨基金会、FT 中文网、环球时报等各大媒体。灯塔学院专栏由灯塔学院常春藤校友团队联合写作,并独家发表于财新网。 微信订阅号:造一座灯塔 升学指导咨询微信 / lighthouseacademy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