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黄奕

华威大学 

国际文化政策与管理硕士

 

坐在穿行于 Midland 的火车上开始写这篇文章。每周三一早从考文垂到伦敦 Euston,上一节叫《全球城市》 (Global City)的课我喜欢叫它“伦敦暴走一日游”。每周的“暴走”路线都不相同,通常是中午 12 点和老师同学在约定的地点集合,然后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开始一天的 Field trip。

 

第一节课的起点是传说中的 BBC 大楼。

 

站在这座巨大的玻璃建筑前让我有一种既真实却又很梦幻的感觉。U 型的建筑体如同在向世界张开它的双臂,似乎全世界的文化、信息、资源你都触手可及,然而潜伏在这开放自由包容的光芒下的严谨庄重和审慎又令人心生敬畏。

 

就像这座大楼的设计一样,透明的玻璃外观在阳光的折射下看似与外界融为一体可被一眼看穿,但当你试图透过外墙一探究竟时便会发现它的内在是视线无法抵达的。

 

如果不是真切地去触摸它的质感,感受它的温度,嗅到它的气息,走进它的节奏,一切经历都止于听说和路过。这也是我喜欢这节课的原因:在行走的过程中,我们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是以感官和思维去体验,探索这个城市的每一个静态的瞬间和生动的细节,在历史的沉淀和现代的张力中学习和反思并寻求未知和创造。

 

Big Ben,伦敦

 

我并不是一个对旅行有狂热爱好的人,伦敦对我来说也曾只停留在概念中的“国际化大都市”。但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从一开始的一路走一边听一边看,到现在对于每一条走过的街道、建筑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来自城市本身的魅力,同时也归功于灵活创新的课程设计。

 

我们的课程开始于一月中。英国的晚冬,相对于别的季节来说还算是旅游的淡季。尽管时常阴雨绵绵,寒风阵阵,伦敦这座自带无数光环的 global city 依然洋溢着自信与活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课程中老师的角色不仅是讲解,更像是陪伴。我们走近一个原本陌生的空间,在他的引导下尝试着去找寻视角,去发现细节,去挖掘故事。当代与历史的互动,城市与人的牵绊,以不同的形式向我们讲述着精彩的故事。当许许多多的片段在我们手中的地图上被串联起来,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逐渐显现。

 

为什么威斯敏斯特大桥的两侧是不同色系的建筑风格?为什么伦敦眼一开始遭到市民的“嫌弃”现在确成为了城市的名片?为什么这个寸土寸金、全球最活跃的金融大都市至今仍然能够保留绝美的天际线和泰晤士河两岸开阔的视野,而不是被摩天大楼所覆盖?为什么 City of London 这片占地仅一平方英里的区域能够傲娇地拥有自己单独的市政府、市长、法庭和警力,甚至连女王进入都得先得到市长的许可?

 

LLOTD’S,伦敦

 

无数的疑问都在每一次的课程中被发现再被解答。当我们把城市当作一个连续的故事在阅读的时候,你会意识到,历史和今天是相连结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土地和建筑承载了城市的记忆,同时也成为了创造的载体,人的角色是串联起这些素材,延伸出更多的可能性。

 

每周的“暴走”都会有不同的主题,每次课至少是持续五个小时的行走。

 

虽然之前也已经来过伦敦很多次,但每次几乎是从一个点直接乘地铁到达另一个点,从没像现在这样从整体上感受过这个城市。这种持续的行走真的会呈现给你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穿行在这些街道建筑和人群中,你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到访者,你也是一个观察者、感受者和参与者。

 

 这节“暴走课”是我所在国际文化政策与管理(International Cultural policy and Management)专业的一门课。

 

文化就是生活方式的变迁。它既包含了个人的生活,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轨迹。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议题逐渐从地域性和传统性走向了包容性和多元化。而对于文化的研究则是需要一个开阔的视野和思辨的方式。

 

 

文化研究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实际上是融合了多学科的元素构建而成。人类学、社会学、历史、文学、符号学、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都是文化学研究的范畴。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文化的发展更是和经济、政治密切相关。

 

斯得哥尔摩市政厅

 

我的第一个学期,就有一门课程叫做 Culture Policy,以文化现象和文化产业为案例对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发展进行分析。虽然多数时候都是以欧洲或者新加坡为例,不过这些文化产业的成功先例和较为成熟的发展机制也恰好为国内的产业提供了参照。

 

这门课程的老师研究方向是博物馆,课堂上谈论最多的也是这个话题。作为对历史的保存和诠释,博物馆扮演着文化传承、教育、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多重身份。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陆续参观了英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博物馆,有一个特别打动我的地方是,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我参观的过程中有来自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游客,也有生活在当地的居民,有架一把凳子坐在名家画作前临摹的学生,也有站在艺术品旁低声交流的专业人士,还有携手前来的白发老夫妇和耐心为幼童讲解的年轻父母。

 

大英博物馆的古希腊文物区,一名工作人员在闲暇时拿着一个小本专注的描绘着古老岩石上的优雅纹案;夜晚的卢浮宫,中年男子坐在展厅一侧高高的落地窗边,面对眼前的雕塑,时而久久凝视,时而埋头勾画。

 

在瑞典和芬兰也同样如此,无论规模大小,博物馆都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空间,在这里总能找到一个舒适的视角,历史和文化以生活和艺术的形式向人们呈现,从而又演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赫尔辛基博物馆,芬兰

 

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我也感受到大家对于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这里没有偏见,没有猜测,也没有曲解。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都是出于对文化对艺术的热爱才选择了这个领域,每个人的性格里都有一种对文化艺术的纯真憧憬。

 

虽然每个人的学术和工作背景都各不相同,有学歌剧的,学乐器的,学市场的,学政治的本科毕业生,也有电影电视行业和艺术品交易行业的工作者,甚至还有来自美国的公务员。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性格迥异的同学们构成了一个丰富的课堂,观点在这里碰撞,每一天都在给你带来新的启发。

 

 

专业部分选修课程

 

我们专业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第二学期你可以任意选择喜欢的课程方向。有偏向理论研究方向的,也有偏向市场方向的,也有实习课程可以选择。

 

这时候每个人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未来规划和需求来选择自己的 optional module。 

 

 

国际文化政策与管理这个专业的内涵远比它的名称听起来要丰富、有趣得多,它关于艺术,关于人文,关于文化产业,关于我们现在所在经历着的一切。It’s The Way of Life.

 

话题:



0

推荐

灯塔学院

灯塔学院

143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灯塔学院是一家专注全球升学指导的国际教育咨询机构。灯塔学院的独家原创教育资讯和数据发表于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盖茨基金会、FT 中文网、环球时报等各大媒体。灯塔学院专栏由灯塔学院常春藤校友团队联合写作,并独家发表于财新网。 微信订阅号:造一座灯塔 升学指导咨询微信 / lighthouseacademy 网站:www.alighthouse.org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