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张贝力
香港浸会大学
传播学硕士
华中科技大学
广告学/英语双学士
 
01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的阴差阳错。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还在武汉的大火炉里炙烤着,希望能努力考上个合适的学校读研。然而掂量了一下低到荒唐的考研成功率,我决定还是一边申请香港的学校,不曾想就这样踏上了港漂之路。
 
思忖再三,申请并非小事,香港的高校申请手续也简单过欧美,我便决定一切自理。自然地,这样就要耗费很多精力,我也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
 
然而 DIY 对精力的需求还是出乎了我的意料。
 
一开始自己的雅思成绩小分并不太有把握,狠狠心还是重新复习又考一次才达标。每个学校的申请时间、截止日期、申请程序都有所不同。因而我需要设立一个横跨半年的时间表,确定具体在什么时间应该完成什么手续。不同学校设置的专业内容不同,相对应的个人陈述的重点必然也要对症下药。
 
幸而做出申请的决定并非太晚,我依然有时间一点点摸索着写出长得吓人的个人陈述,再一点点压缩、删改,给不同学校准备不同的稿子。各种奖状证件都需要扫描、复印,一次次上传到各个学校的申请系统中。校园偌大,我需要骑着单车往返在教务处与学院楼之间办理手续,一趟就要半小时。
 
申请寄出后的一个月等待漫长得像是一年。12 月底,总算是接到了浸会大学的视频面试通知。之前查了很多网贴,准备了大段的自我介绍和讲稿,自觉应当是准备充分了。然而两位面试老师开门见山,直接跳过自我陈述,连珠炮似的提出一个又一个 aggressive 的问题。十几分钟的面试下来,我已经是一头的汗。后来才知道,两位老师都是记者出身,其中一位还曾跻身于白宫记者团,难怪提问如此难以招架了。
 
接下来又是一场漫长的等待。终于等到来年春节过后,浸会发来正式 offer,我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02
 
八月底,我踏上了香港的土地。
 
提到香港,很多人都会感到向往,又感到一丝不安。在内地的 perception 里,香港代表着花天酒地的繁华,代表着精英云集的高大上,也夹杂着丝丝不友好与动荡。更多的人对香港的认识还停留在九十年代港片的描述中,加上近年的各种矛盾,便认为香港的治安多少有点混乱,其实并非如此。
 
 
真实的香港有着繁华的一面,也有着潦倒的角落;有着不友善的声音,更多的还是善良的人们。刚搬入住处的那天,我就在找超市的途中迷了路。我向一对路过的老夫妇询问,他们怕我听不懂粤语回答,便坚持一直带着我走到两个路口以外的超市。这样那样的小事发生过很多次。大部分情况下,跟餐厅服务员或超市售货员等说普通话,不会招致所谓的歧视或区别对待。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香港其实具有相当大的包容心,并不会将各路来客拒之门外。
 
除了市民素质,香港的基础设施也可圈可点。由于平地缺乏,香港楼房往往有二三十层,也往往有二三十岁。陈旧的楼面,拥挤的招牌,恰恰成为了城市一大特色。不过大部分建筑都有进行严格的定期维修,招牌、电梯、窗户等都必须定期强制检验以保安全。大部分建筑之间都有天桥连接,有效地遮风挡雨。即便城区如此拥挤,每个区域还是能开辟专地,建设公园、绿化,乃至游泳池、运动场。稍大的公园,以及山上的郊野公园等,均设有跑步径、登山径。
 
曾有几次跑去港大后面的小径登太平山顶,发现哪怕是个山路都配备完善。登山径每隔很短的距离均有带遮雨棚的休息座椅,每隔五百米均设置有公共卫生间和直饮水处,山上的卫生间跟市中心的清洁程度不相上下。沙滩更是配备更衣室与卫生间,并免费开放。如果不去好好加以利用,实在太过可惜。
 
03
香港的校园生活也跟大陆区别甚大。在港的研究生基本都无缘学校宿舍,需要自己租房解决住宿。整个租房过程中需要考虑交通、室友、租金、家具设施等一系列问题,倒是为走上社会打了扎实的基础。香港的消费水平不低,这促使我在平日里更加精打细算,在维持预算与保证生活质量中求得平衡。
 
 
高校的课程经常会安排在晚上,这是为了照顾到白天需要上班的本地学生。如此一来晚课结束一般都已经是十点了,幸而当地治安并不像港片中描述的那么夸张,实际上是非常安全的。
 
学在香港对于想认真做一番学术的童鞋来说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香港的教育资源相当丰富。除了一般大陆高校拥有的中国知网外,在香港高校能享受更多的国际学术资源。此外,有时图书馆还会开放一些比较少见的专业数据库供师生使用。
 
尤为难得的是,各大高校间的图书馆实行联网政策,学生可以在网上预约借取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书籍,在几天后便能去本校图书馆前台领取,有时可以借到上课需要的参考书籍。另外,只要学生在图书馆提出申请,便可办理联校图书馆卡,按照规定自由出入其他学校的图书馆。这一系列资源带来的便利是相当可观的。
 
与内地类似的是,浸大的研究生课程也是自选的,需要一早起来等在电脑前选课。一番拼网速手速的斗争之后,学校倒是给出了一项人性化的规则:选课时间持续一周,同学们在上完第一周的课后若要反悔,可以改选其他课程。于是乎经常出现一堂课没人选,另一堂课选不上的场面。
 
我选上了一门企业传播学的课,听完第一周的课后甚是佩服老师的经验与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决定不再更改。不曾想第二周来上课,整个教室只剩七个同学。幸而老师淡然依旧,表示不会因为人数不足取消课程,人少了上课可以随意一些,这才免于重新选课之苦。
 
除了普通授课外,香港高校也设置了不少与本地企业或外地高校交流的机会。今年浸大就提供了赴柬埔寨、台北、德国、法国四条游学路线。我跟随德国游学团,访问了莱比锡大学与德国 MDR 电视台,得以有幸一瞥欧洲高校与媒体行业的风采。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真正有机会在老师带领下亲身体验得到的感悟是更为深刻的。
 
 
 
04
毫不夸张地说,港漂这一年,是我改变最多的一年。在香港得天独厚的环境里,我被熏陶出了健身的习惯,也在独立居住的过程中更加懂得经营自己的生活了。
 
港漂这条道路并不像坊间传说的“混混就能过去”:一次次小组作业,一篇篇
essay,都是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和一个个不眠之夜才能解决的。为了剪辑视频,为了制作高质量的 PPT,偶尔还是需要迎接第二天的曙光。
 
然而我相信,我能做到的成绩,我能看到的世界,你也一样可以有机会体验。无论从学业上,还是就业上,香港依然充满各种难得的机遇。港漂之路充满艰辛,更是充满精彩。
 
港漂之路,你也可以走走看。
 
话题:



0

推荐

灯塔学院

灯塔学院

143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灯塔学院是一家专注全球升学指导的国际教育咨询机构。灯塔学院的独家原创教育资讯和数据发表于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盖茨基金会、FT 中文网、环球时报等各大媒体。灯塔学院专栏由灯塔学院常春藤校友团队联合写作,并独家发表于财新网。 微信订阅号:造一座灯塔 升学指导咨询微信 / lighthouseacademy 网站:www.alighthouse.org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