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Jarvis Xu
瑞典 乌普萨拉大学
统计学 硕士
曾实习于德勤
Kabam Inc.
Tyntec GmbH 等
 
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去世界北端的一个小村庄去读书。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像每一个对罪恶资本主义生活充满向往的年轻人一样,期待着自己有一天能够去英美名校,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渥的生活环境里净化和升华自己——对于刚从十八线小城市来到首都一所不太出名的学校读书的我来说,要去大城市、要去人人皆知的名校简直就是我的人生目标。
 
然后是漫长的准备过程。对于每个打算留学的孩子来说,GPA、实习、项目经验、竞赛活动、托福雅思 GRE ……每个名词都小心翼翼地挑逗着所有人的神经,驱赶着大家尝试往自己的 Dream School 一点一点靠近。论坛里铺天盖地都是大牛们神奇的经历,有的让人羡慕,有的让人感叹,但绝大部分都是让人觉得——可能再多努力那么一点点,我也会成为那个样子。
 
我对此也没有丝毫迟疑,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刷绩点,刷活动,刷实习,对于生活中的每件事情我都像个打了鸡血的年轻人一样想要做到比别人好,想要做到最好,尽管有时候也会觉得压力挺大的,但是却也乐在其中。直到我遇见了瑞典。
 
大三那年,我通过学校申请到了去瑞典交换的机会:海外学习经历对之后的申请有一定帮助,另外对于以后注定要去美国读书的我,这也很可能是唯一一个可以在欧洲尝试生活的好机会,尽管当时的我连瑞典和瑞士都分不清楚。
 
在瑞典的日子,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再加上瑞典人的慢生活节奏和欧洲各国美丽的风景,都让我暂时忘记了要准备申请。我渐渐也更习惯和喜欢上了那种什么都不需要担心,没有什么压力,每天上课、做饭、假期就出门旅游的生活,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回国后对生活压力的不适应。
 
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几个月就已经无法适应旧的生活方式了,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矫情。回国后接连两份实习的强度和压力都特别大,再加上因为交换的原因,我需要在学校多上两门必修课,所以我几乎没有时间准备语言考试和各种文书。忙碌的生活让我感到非常困惑,我开始不断地怀疑自己,并且强烈地怀念起在瑞典,在欧洲无忧无虑的时光。
 
时间转眼到了八月份,实习结束,我终于有时间好好给自己做计划和打算。客观上讲,时间已经逼近九月份了,可是我申请的文书、语言成绩甚至连详细的择校定位都还没有,但是九月份还是找工作的黄金时期,加上我之前的交换经历和实习经历,找到工作对我来说应该问题不大;主观上讲,经历了上个学期的彷徨和迷茫,我越来越想回到欧洲,回到瑞典。
 
此时瑞典已经成了我最好的选择。
 
申请手续简单,除了语言成绩和成绩单之外几乎不需要其他的材料。所以我决定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申请材料。幸运的是,找工作的过程并没有十分纠结,我匆匆面了几家还算心仪的公司,赶在 deadline 之前递交了对瑞典学校的申请。
 
从放弃申请美国去申请瑞典,到找工作,有朋友说我这是“懦弱地逃避”,在压力、一系列琐碎的事情和大量的负面情绪面前我应该保持积极理性的态度去战胜它们,这样我才是一个彻底的拥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并且获得我想获得也该获得的东西。可是如果我有更好的选择,我为什么要辛苦地去和生活对抗呢?
 
收到乌普萨拉的 offer 的时候我还在德国实习。在德国的这段经历更坚定了我要在瑞典读书的念头。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典型的欧洲企业,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跟国内的工作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乌普萨拉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我的第一志愿是斯德哥尔摩大学。在走过的几十个城市中,斯德哥尔摩毫无疑问是我的最爱,再加上心中还在不断闪现的对大城市的执念,都几乎让斯德哥尔摩大学成为我的唯一选择,可惜的是它只给了我 waiting list。在思考了很久之后,我决定放弃等待斯德哥尔摩大学的 offer,选择了乌普萨拉大学,踏上了去乌普萨拉读书的路程。
 
因为之前的交换经历,其实我对瑞典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除了美丽的自然风景之外,这个奇妙的国家还有其他很多地方让我觉得讶异和向往。
 
首先是瑞典人对于生活中的一切都只要“刚刚好”的态度,不多不少,就要刚刚好。这种态度和道家“中庸”的思想有相似之处,所以过度的“完美主义”在瑞典并不受欢迎,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瑞典生活压力会小很多的原因吧。
 
其次就是瑞典社会的核心价值,平等。在这里人们不分种族和性别,不分地域和文化,都是平等的。尤其是性别平等,在瑞典有非常直观的体现。女性修水管工,女性消防员,女性卡车司机都非常常见,而在街上也随处可见推着婴儿车溜孩子的爸爸们。在这里,人们打破了对性别的传统刻板印象,真正实践着性别平等的理念。
 
在瑞典不同城市的不同特质也特别明显。我领略过斯德哥尔摩的典雅,哥德堡的活泼,马尔默的自在,可是乌普萨拉对我来说却特别陌生。对它唯一的印象来自《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里,尼尔斯路过乌普萨拉,渡鸦对尼尔斯说:“这座城市早先曾经是国王居住的王城,也曾经住过一个同国王一样威势显赫的大主教,但是现在居住和管辖这座城市的是知识。”
 
刚到乌普萨拉的时候,我的内心几乎是拒绝的。八月初,几乎整个瑞典都还在假期之中,作为大学城,乌普萨拉更是空荡荡的。除了典型的瑞典的绿树蓝天好天气,整个城市都死气沉沉的,和之前慕尼黑的繁华和热闹形成了鲜明对比。以后就要在这里生活了吗?我表示有点担心。
 
同胞的数量也不太多。即便是像我的专业统计学这样据说全球范围内的高校的研究生院都被中国人占领的专业,也不过只有两个中国学生。
 
其他同学中有一个南非来的妹子和一个来自瑞典语区的芬兰人,剩下十几个人都是瑞典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好处是可以多跟瑞典人和外国人接触,很大程度上可以迫使自己走出“只想和中国人玩”的舒适区,坏处是……偶尔会陷入大家都在说瑞典语而且老师和同学们遥相呼应相映成趣而你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尴尬境地……而且,没有什么中国学霸的大腿可以抱了,这真是学渣心中永远的痛。
 
但是幸运的是,瑞典的考试制度非常的人性化。一般来讲,瑞典的每个学期只可以修 30 个学分的课,而每个学期又分为两个 period,也就是说通常来讲每个学期会有两个 final week,我们专业的话基本每门课都是 7.5 或者 15 个学分,也就是说每个 final week 我只需要准备一到两门考试就好了,而坏处是,每个学期会也没有关系,很多课程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每个学期开学前再组织一次重考。如果你这个没过的话也没有关系,下次开课再举行考试的话你还可以去考。目前的话没有考试费,不需要交钱买学分,无限次重考,作为学渣我真是笑到嘴都要合不拢了。
 
其实作为一所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大学,乌普萨拉大学对于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要求还是很高的,而考试只不过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所得。在这里,我遇到了细心的中国老师,严谨的巴基斯坦老师和萌萌的瑞典老师;也经历了远程课程,小组课题,学期论文答辩(还被录了像)等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虽然学习的过程中作为一个不怎么认真的学渣我时常因为自己学得不够多而羞愧,但是细细想来,不论是学术还是其他方面我都还是提升了很多,也做出了令自己自豪的一些东西。
 
话说回来,因为同胞不太多,所以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跟歪果仁一起玩。曾经的我天真地以为,十八线小城市能有什么好玩的?到了乌普萨拉之后我发现我还是太年轻太幼稚。乌普萨拉有13个根据瑞典各个省或州命名的学生组织 “nation”,有点像美国的兄弟会,是大家出去玩的主要目的地。他们独立运营,分别拥有自己的酒吧,夜店,饭馆和公寓等。每个在乌普萨拉读书的学生只要加入一个或多个 nation,就可以出入所有 nation和他们举办的活动。
 
我最喜欢的活动是和班里的同学们一起串酒吧 pub crawl,就是提前设定好路线,在沿路的每个酒吧都进去喝上几杯,然后到了固定时间就换下一家。北欧人是出了名的高冷和害羞,和他们交往的原则就是要与他们一起不醉不归。酒到微醺时,瑞典人才开始热烈地讲话。这种酒前沉默酒后话唠再往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性格一开始真的让我十分困惑,几乎所有充满瑞典人的party刚开始的时候我都是举手无措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的尴尬,瑞典人面对你要么是面无表情要么就是神秘又冷漠的微笑,面对你费尽心机企图开启的话题,他们的回答无非就是 “Ja”,”Bra” 等毫无意义的回应,直到几杯啤酒下肚,他们才勇敢地释放内心那个话唠又闷骚的自己。
 
除了 pub crawl,还有传统的 gasque 也非常具有乌普萨拉的特色。Gasque 由来已久,算是模仿诺贝尔晚宴的形式。参加的人必须提前买票,一般要求着正装出席。Gasque 像诺贝尔晚宴一样,是长桌的正式的宴会,中间会有乐队或者合唱团表演。最有特点的是祝酒的环节。在举杯的时候所有人要一起唱祝酒歌,但是绝大部分祝酒歌都是瑞典语的,所以至今我也只学会了一首。
 
Gasque 结束后一般就是在 club 里 party。说到 club,nation 的夜店真的非常非常好玩。因为 nation 只对学生开放,所以 club 里都是精心打扮过的同龄年轻人,(再加上瑞典人本来颜值就高),每次去 club 都觉得非常养眼,同时又有些羡慕嫉妒恨。大家一起喝酒、聊天、跳舞,特别愉快。而且 nation 的 club 都非常健康,一般到一点钟就结束了,所以每次出去玩完回来还能有充足的睡眠,实在是太过太完美。
 
当然除了热闹的 nation,平常在村里转转也是很好的放松身心的选择。乌普萨拉有北欧最大的教堂,有建于中世纪的非常粉红的城堡,有波光粼粼的菲里斯河。去年有天我和朋友心血来潮出门散步,围着大教堂转了好几圈。菲里斯河映着月光映着教堂,有种置身霍格沃茨的感觉。
 
晚上下起淅淅沥沥的雨,我和朋友一人一盒泰国炒面坐在别人家门口边吃边多余边看着街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真的幸运能在这里读书、生活。春夏的乌普萨拉哪里都是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四处都是穿着暴露的进行日光浴的年轻人。秋天的乌普萨拉色彩丰富,凉爽宜人,四处都是刚开学就喝得醉醺醺的年轻人。冬天的乌普萨拉很冷很黑,白雪皑皑,但是可以看到极光啊!
 
生活在乌普萨拉很容易让人爱上这个小城。它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但却更加丰富有趣。它既有悠久历史留下的典雅和庄重,又有年轻人带来的青春和活力。作为学生,你永远不会在乌普萨拉感受到乏味和无聊,永远都有新鲜好玩的事情在发生。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在乌普萨拉读书。如果不是本科恰好在瑞典交换,如果不是斯德哥尔摩大学没有直接给我 offer,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这里读书、生活。我曾经担心过太小众的学校回国说起来会让人感觉到很水很野鸡,可是比起来两年实打实的愉快轻松的学习生活,自己的一点点虚荣心就显得更加微不足道了。
 
乌普萨拉大学适合那些简单的人。在这里,所有的事情都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更加快乐地生活。尽管我也会吐槽瑞典冬天的寒冷和黑暗,但是毫无疑问,在瑞典的一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我还是没有办法回答“在乌普萨拉大学读书是怎样的体验”,如果这个问题有答案,那一定是像《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的老爷爷的演讲中说的那样:
 
“他说,人生之中最美好的岁月就是在乌普萨拉度过的青春韶光。他讲到了宁静优美的读书生活和只有在同学的交往之中才能享受得到的瑰丽多姿而又轻松活泼的青春欢乐。他一次又一次讲到生活在无忧无愁、品格高尚的同学们中间乃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正是因为如此,艰辛的学习才变得如此令人快慰,使得悲哀如此容易被人忘记,使得希望憧憬着光明。”
 
微信订阅号:造一座灯塔
一个关注海外教育、常春藤留学的订阅号
成为灯塔故事手册的主讲人
讲述你的故事
猛戳,填写以下表格
https://lighthouse5.typeform.com/to/vmeXsY
话题:



0

推荐

灯塔学院

灯塔学院

143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灯塔学院是一家专注全球升学指导的国际教育咨询机构。灯塔学院的独家原创教育资讯和数据发表于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盖茨基金会、FT 中文网、环球时报等各大媒体。灯塔学院专栏由灯塔学院常春藤校友团队联合写作,并独家发表于财新网。 微信订阅号:造一座灯塔 升学指导咨询微信 / lighthouseacademy 网站:www.alighthouse.org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