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李 昕
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
南加州大学电视新闻/数学经济双学士
曾实习于:贝恩,埃森哲,ELLE中国
其他offer:MIT, Columbia, Cornell
 
☀在加州,他的 4 年
 
“在你们眼中,这个圆代表着什么?”四年前,南加州大学招生官Megan面对着一群稚气未脱的中国高中生,在黑板上随手画下一个圆。
 
“这代表我们生存的地球。”
 
“不,我觉得是个篮球,我最喜欢的球星是科比!”
 
“它就像我手中的话筒,通过话筒可以让更多人听到我的声音。”
 
在众多的回答中,这个关于话筒的答案让Megan格外惊喜,一个人要有多喜爱播音,才会在看到一个普通的圆时就联想到话筒呢?
 
这个热爱话筒的少年,名叫李昕。凭借着自己对电视播音的热爱,他成功打动了Megan,使她在招生委员会(Admission Committee)的内部Debate中坚定地选择支持李昕。
 
这是一件小到不足一提的事,但决定了李昕的大学申请。很快,李昕顺利地成为美国南加州大学电视新闻系的一名本科生。
 
大学时候的李昕,怀着热情,成为了USC大学电视台的一名中国社员。搜集素材,扛摄像机,编辑视频,从最初的Graphic designer,到Camera man,Audio operator,最终成为一名Producer。每周一到周五,USC的大学电视台都会有“新闻联播”。
 
值班的日子,李昕会清晨7点起床,8点前到电视台,开始商量节目,安排记者,编辑素材,写作文案,直到彩排,录像,完成一天的工作。
 
到了大二,李昕开始为就业而思考自己的未来。还是那个留学世界里传统的cliché: 在国内并不以数理化成绩为傲的他,到了国外突然发现自己数学上的优势。为了不浪费这与生俱来的能力,他选择了数学经济专业的双学位。
 
我喜欢Push自己,李昕说。
 
美国大学校园里中国的本科生,有这样 3 类人。第 1 类人从一开始就打算回国求职,第 2 类人早早下定决心要留在美国找工作,第 3 类则抱着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打算。李昕属于第 3 类。四年间,李昕把日程排得满满的,多修了两个学期32个学分的课,最终以3.86的GPA获得电视新闻专业学士学位,4.0的满绩拿下数学经济学士。
 
 
 
☀穆罕默德和杜宾
 
数学经济,最难的是计量学。
 
幸运的是,李昕遇到了系里最好的计量学教授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是位平易近人的老爷爷,70多岁,满头白发,却像个老顽童一样幽默和快乐。这个70多岁还精神矍铄的老爷爷能记住大课上每个学生的名字,还是少有的几个会在考试期间允许学生和他对答案的教授。穆罕默德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每天开最低配老丰田的,教着一群开宾利来上课的。”
 
穆罕默德的课非常有挑战性,曾经真的把学生和他自己都逼上了天:有一次为了要求穆罕默德取消期中考试,一个学生以邀请教授坐直升机的名义拖着穆罕默德上了天,在半空中“威胁” 有恐高症的穆罕默德取消考试。
 
每次到穆罕默德的Office Hour,李昕总能带着各种专业问题或是人生困惑去聊上一个小时。大三的某一天,李昕坐在穆罕默德的办公室里,告诉他自己想做金融,却还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请求对方的建议。穆罕默德为他推荐了IB。他欣赏李昕出众的数理能力,钻研劲儿,和他对金融的兴趣:当初,没有满足课程先修课要求的李昕软磨硬泡,终于获得了穆罕默德准许修读自己的课,而最终,李昕在这门课的分数是A。“我相信你的能力,你的拼劲,你的热情,去吧孩子。” 穆罕默德告诉李昕。
 
大学里,李昕最喜欢的课是Economic Consulting。虽然到了大四才接触到这门课, 但better late than never,经济咨询课的教授杜宾是麻省理工学院的PhD, 也是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60多岁的他有着傲娇性格和履历辉煌,天生直爽,生活惬意。课上,杜宾经常穿插些自己在全世界各地工作的场景,似乎他的主业是周游世界,副业是来课堂里分享旅行见闻。
 
杜宾有自己的咨询公司,也乐意为学生推荐和介绍工作。
 
杜宾还将自己从业近30年里的经验浓缩成7个经典Case,拿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把解决Case的整个过程剖析得生动而又深入。
 
 
 
☀Ray
 
大三的暑假,李昕在上海贝恩做Summer Intern。经过两年的数学经济课程学习,此时的他已经感受到了Finance的魅力,开始对这一行产生浓厚兴趣。
 
李昕在贝恩的导师Ray来自台湾,是贝恩的合伙人,毕业于伯克利大学商学院。Ray个子不高,170左右,每次见他都是在客户的Office。他爱穿卡其裤配简单的衬衣,拎着黑色电脑包,远远地带着笑意走过来,单眼皮一笑就没了眼睛。
 
申请的时候,李昕鼓起勇气,窃窃地找Ray ,请求他做自己的推荐人,却没想到Ray一口答应下来。那种踩着他人肩膀往上爬的风气在这儿很少见到。Ray从不认为自己位高权重,有多数国内公司都没有的Mentor精神。虽然对工作的高要求从未松懈,经常要求下属将一份文件改上7遍,但打电话时总是把身段放得很低,谦虚地请求组里的同事们再改一次。
 
在李昕已经对中国咨询界的氛围产生偏见时,是Ray的谦恭与善意,及时把李昕从逃离边缘拉了回来。每次打电话,Ray总是心平气和,客气地说:“你好,请问你是xxx吗?”给Ray发邮件,无论多晚,他一定会当天回复,从来不让下属焦心等待。如果需要下属做什么事,Ray总会礼貌地说:“不好意思,我想麻烦你….”
 
这样的上司,让李昕感觉受到了重视,工作得非常踏实。因此,最终能获得Ray的推荐,李昕觉得既在意料之后,又在情理之中。Ray鼓励李昕,一定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好自己的Package:“外向的性格,出色的口语能力,对这个行业的热情,都是你的闪光点,既然你决定了,就要全力以赴尝试下去,我会尽力帮助你。”
 
 
 
☀Megan
 
关于申请,李昕最大的痛苦是文书创作时Why school & Why major的部分。
 
大三的整个寒假,李昕没有回家,而是窝在学校苦苦思索文书的创作思路。
 
自从最初在上海面试USC本科时与Megan相识,他们就成为了好朋友。
 
文书创作时,李昕和Megan一起深入回顾和挖掘了自己的经历,找到了自己在实习中意识到的中国金融体系漏洞问题,并且写出了自己的应对方案与愿景。
 
“本科生的文书要写得动人,研究生则一定要有想法,通过思维和逻辑来展现自己。”这是李昕自己的总结。“其实我并不排斥Finance,反而更擅长,因为我的逻辑思维比较强。与其做喜欢的,不如做擅长的。”
 
在李昕眼中,Megan就是女神和女神经的结合体。她可以把24刀的皮鞋穿出Ferregamo的气质,喜欢读各种国学和历史文化类书籍,了解所在城市最值得尝试的餐厅,还喜爱在业余时间练练书画,做瑜伽。每次聊天,Megan总会转着手中的笔,装作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却把每一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四年间,李昕每个学期都回去看望Megan。从开始的英文交流到后来的用回中文,从开始的学业规划聊到后来的八卦新闻,他们从朋友变成了知己。Megan总是坚定鼓励李昕继续走媒体之路的那个人,因为她深深理解这个少年对媒体的热爱。在聊天中,Megan常常会推荐李昕回国投身蓬勃发展的电视媒体,闯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关于未来的发展,李昕有着清晰坚定的规划:最感兴趣的事将成为他的爱好,第二感兴趣的事将会成为他的职业。无论身边的人怎么劝说,他已经不再是四年前那个眼中只有话筒的高中生。
 
 
 
 
☀斯坦福大学
 
Why Stanford?
 
手拿MIT,哥大,斯坦福三所顶尖高校的offer,他选择了心仪已久的斯坦福。MIT不以商学院著称,在东部的竞争则远比西部激烈,更重要的是,斯坦福有着他向往的自由。
 
斯坦福管理科学与工程的项目今年共录取了120个学生,其中有60个斯坦福本科。120人中,只有不到20个中国学生。到研究生阶段,李昕的主要目的已经不再是学习,他希望用两年时间完成这个项目,探索Dream School的一切。
 
斯坦福的项目只要求本系的9节课。自由度很高,也是少数几个不要Deposit,建议学生少上课,延长项目时间的学校。“学校希望我们尽量享受校园生活,也愿意提供一切条件帮我们探索外面的世界。”
 
李昕希望用两年时间好好感受这所培养综合型人才著称的名校气氛,同时利用课余的时间完成投行的实习,并最终进入咨询行业。
 
媒体也还是他最热爱的行业。李昕计划在进入斯坦福后成为校报的Photo Journalist,并且在学习之余继续经营自己的Youtube Channel.
 
本科时,李昕就读的电视传媒专业一共有3名中国学生,只占全系人数的2%。3个人中,一个如今回国成为了国内某综艺节目编导,另一个进入美国的华语电视台工作,他是唯一的1个转行金融的学生。
 
“在你们眼中,这个圆代表着什么?”四年前,南加州大学招生官Megan面对着一群稚气未脱的中国高中生,在黑板上随手画下一个圆。
 
“它就像我手中的话筒,通过话筒可以让更多人听到我的声音。”
 
然而这一次,李昕大概会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
 
 
微信订阅号:造一座灯塔
一个关注海外教育、常春藤留学的订阅号
成为灯塔故事手册的主讲人
讲述你的故事
猛戳,填写以下表格
https://lighthouse5.typeform.com/to/vmeXsY
话题:



0

推荐

灯塔学院

灯塔学院

143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灯塔学院是一家专注全球升学指导的国际教育咨询机构。灯塔学院的独家原创教育资讯和数据发表于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盖茨基金会、FT 中文网、环球时报等各大媒体。灯塔学院专栏由灯塔学院常春藤校友团队联合写作,并独家发表于财新网。 微信订阅号:造一座灯塔 升学指导咨询微信 / lighthouseacademy 网站:www.alighthouse.org

文章